粒度粒形分析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,能够精确测量颗粒的大小和形状,为产品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关键数据支持。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正确的操作方法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介绍
粒度粒形分析仪的正确使用步骤及其注意事项,帮助您充分发挥性能。

一、操作步骤详解
1、样品加载
干法分析时,将样品均匀铺撒在样品盘上,注意不要过量,以免造成堵塞或不均匀分布。湿法分析则需将样品加入分散介质中,使用超声波处理或其他机械搅拌手段使颗粒充分分散。通过进样器将分散好的样品导入分析仪。
2、参数设置
根据样品特性和分析需求,合理设置参数。主要包括分散压力、扫描速度、激光强度等。对于不同类型的颗粒,可能需要调整不同的参数组合,以获得良好测量效果。如果是多批次样品分析,建议记录每次使用的参数设置,便于后续对比和数据分析。
3、启动测量
确认所有设置无误后,按下启动按钮开始测量。在此过程中,观察运行状态,确保没有异常报警或故障提示。测量完成后,保存数据并导出至计算机或其他存储设备,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。
二、数据处理与分析
1、初步审查
查看测量结果的基本统计信息,如平均粒径、粒径分布宽度等。初步判断是否符合预期值,排除明显异常的数据点。如果发现偏差较大,需重新检查样品制备过程和仪器设置,排查可能的原因。
2、深入分析
利用专业软件对粒径和粒形数据进行详细分析。绘制粒径分布曲线、粒形分布图等,直观展示颗粒特征。结合实际应用背景,解读分析结果,评估产品性能或生产工艺改进方向。